14億打造火電“花園” 值不值?
在晴空萬里的初冬,走進三門縣浦壩港鎮牛山涂一角,只見山海相連之處矗立起一座巍峨壯麗的現代建筑,標志性的兩座巨大的海水冷卻塔直插云霄,高高聳立的煙囪幾乎不見一絲塵霾,整潔美觀的花園式廠區郁郁蔥蔥。——這就是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
污水處理池 鄭晨 攝
金士政告訴我們,當時對裝不裝搪瓷管熱媒水管式煙氣換熱器,從經濟和環保角度也是有爭論的,最終集團領導拍板,同意以每年犧牲1200萬元經濟效益的代價使用了先進的環保設備。據了解,整座電廠概算動態投資83.71億元,而其中單單用于環保的建設投資就達14億元,占總投資的近18%。
“只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度統一,才能更好發揮項目綜合效益。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打造環保示范電廠,是我們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周慎學表示,正是因為對工程質量的精益求精和不惜一切代價把環保做到極致的理念,才讓臺州二電實至名歸,最終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的崇高榮譽。
今天,碧波蕩漾、魚躍浪花的牛山涂一角,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如最初的設想那樣,實現了工程與環境自然融合、科技與美學高度統一、性能與成本最佳匹配,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典范,為推動高效清潔煤電產業升級和打造清潔能源示范省作出了巨大貢獻。
極致的減排:“海、陸、空”全面超低排放
站在疏港大道上遠望,兩座高達172米、底部直徑達138米的海水冷卻塔靜靜矗立,黑、紅、藍的浙能標志色尤為醒目。它們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雙子塔,是三門灣上的一道景觀。白天,雙子塔升騰的水霧,與海天融為一體;夜晚,塔上閃爍的航標燈光,成了三門灣最壯觀的燈光秀。
這兩座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水加肋冷卻塔,由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投資3億多元建成,目的是為了海水的循環冷卻。通常,沿海電廠的冷卻水帶著余溫直排入海,會導致周邊海域水溫抬升。雖然水溫上升幅度不到1℃,但是對周圍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卻有不小的影響。
為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建設這兩座超大型冷卻塔,采用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每小時減排溫水20萬噸,相當于80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是國內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典范。除此以外,還對廠內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全部進行循環利用,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三門灣是浙江重要的養殖海域,電廠依托著美麗的三門灣,必須做到與青山綠水的和諧相處。”周慎學強調。
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超低排放設備 姚佳良 攝
根據省里要求,到今年底,全省縣以上城市建成區,除集中供熱鍋爐外,全面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淘汰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窯爐、熔爐、煤氣發生爐、茶爐等。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主動與三門縣政府對接園區分布式綜合能源項目,擬采用燃氣鍋爐替代燃煤小鍋爐進行集中供熱,并利用園區廠房屋頂等資源,配套建設光伏發電。“這個綠色能源項目,前景很看好。”該公司總經理工作部職工陳寶石說。
設想在廠區周邊建設風電項目、開展污泥耦合燃燒、垃圾發電研究、建設火電關聯產業園區……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在探索發展綠色能源的征途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目前,浙能集團公司已分別和臺州市政府、三門縣政府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能源綜合業務一體化合作項目。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清晨,當三門灣的漁民開始新的一天勞作之時,創業創新、篤學敏行的臺州二電人正以“綠色環保、和諧美麗、陽光活力”的火電新形象邁開新的發展步伐
浙能臺州第二發電公司節能環保成效
2016年,浙江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發電標煤耗283克/千瓦時,供電標煤耗298克/千瓦時,分別比全國低10克/千瓦時、14克/千瓦時。其中,統調火電機組發電標煤耗為282克/千瓦時、供電標煤耗296克/千瓦時。
2016年,全省火電機組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強度繼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為0.38克/千瓦時,較上年下降55.48%。氮氧化物為0.39克/千瓦時,較上年下降68.18%。煙塵為0.11克/千瓦時,較上年下降37.17%。固體廢棄物基本實現綜合利用。
來源:中國火力發電網